这次,我们换个角度来看一看中国足球基础薄弱的问题。正如本文题目所说的——体教结合。这个概念很早以前就被提出,而且有关部门还出台了政策性文件,但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可以看到效果不彰。在我国包括足球在内的,各种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相对薄弱,人们对于体育比赛的认知存在误区。例如,在奥运会、国足世预赛等重量级赛场,比赛不再是单纯的竞技场,而是成了人们宣泄情绪的场所,甚至在一些运动项目中,出现了粉丝“饭圈化”的现象。
结合这一现象,我们不妨以青少年的足球比赛为切入点,探讨一下体教结合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
青少年足球的意义何在?
前不久作者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叫《青年联赛说没就没,既然如此忽视基础,为何还纠结国足成绩? 》。其内容,主要是探讨当下中国青少年足球现状。
比起当下半死不活的职业联赛,无论是足协还是教育主管部门主办的青少年赛事,其影响力、宣传力度、群众基础和比赛安排都不甚理想,而这也是中国足球的一个现状——姥姥不疼舅舅不爱。但吊诡的是,虽然足球运动在我国的基础薄弱,然而人们对于中国男足期待值却从未降低过,以致于形成了较为扭曲的,对于中国足球的爱恨情仇。
这篇文章中,作者在罗列了中国青少年足球赛事的现状之后,又列举了邻国日本在过去这一两年时间里,克服困难举办青少年赛事的例子。也有朋友和作者探讨,他说:“当下日本校园足球给职业队输送人才的比例在逐渐下滑,我们不用非得学习日本,还是要搞好青训。”这番评论其实并没有错,每个国家和地区是有很大的差异的,并不一定要生搬硬套。但是,他的这段评论却很具有代表性。相信不少人都和这位持有同样的观点——青少年足球、校园足球的最终目的,是要给职业队和国家队输送人才。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实际上,这是目前我国在足球,乃至体育运动的发展中的一个认知上的怪圈——我们搞任何青少年的项目,其最终目标都是要给职业队和国家队输送人才,否则就是在做无用功。这种观点,未免过于功利了。青少年足球和校园足球,难道不应该是给孩子们提供一个空间,来享受足球和体育比赛的快乐吗?
我们熟知的张路指导在解说之余,常年研究我国的青少年足球运动发展。张指导曾说过:“发掘天赋的前提是普及,只有让大部分人参与了,才能使有才华的人脱颖而出,然后再把他们练出来,而不是随便选几个人狠狠地练。体育总局和足协之前多年来走的方向是不对的,只抓提高不抓普及,只抓现在不抓未来。”这番论述,其实就很好地解释了当下我国足球发展的一个现状。
我们必须有一个概念——职业运动员的成材率是非常低的,从小踢球的孩子中,绝大多数最终都无法踢上职业足球。但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再让孩子们踢球了吗?显然,扩大足球这项运动的群众基础是重中之重,让人们有机会认识足球,参与足球,体会足球的快乐。而青少年比赛,尤其是校园足球比赛所承担的意义就在于此。
例如,一个孩子通过在学校期间参与了足球这项运动,进而强身健体,增强了团队协作的意识,与小伙伴们成为朋友,并因此热爱上这项运动,无论他在未来是否成会成为职业球员,这份经历都会成为人生中很美好的回忆。而正是因为他热爱这项运动,在未来,足球或多或少会在他的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喜欢一支球队,支持一名球员,工作之余踢个比赛,带自己的孩子走入球场。足球文化的的传承就是这样诞生的。
其实不仅是足球,所有的体育运动都是如此,很多时候我们应该想想,体育比赛最重要的意义,究竟是去争金夺银,还是去享受体育的快乐。
体教结合,教育意义大于体育意义
体教结合的概念,在严格意义上来讲,让孩子们参与体育运动,其教育意义应该大于体育意义。但显然我国目前没有这种氛围,校园依然忽视体育运动,即便有关部门做了一些政策上的改变,以求达到督促学生们参与体育的目的,例如将体育分数纳入中高考分数中。但这只能算是一种“不是办法的办法”,多数学生参与运动还是被动的,其目的也是功利的,甚至一些地方还催生了“体育考试辅导班”这种奇葩的东西。可以负责任地说,我国目前体育和教育依然没有有机结合在一起,即便有相关政策督促,把名字改为“体教融合”,但分管“体”和“教”的两大部门宛如一组平行线。
有关于校园足球和校园体育运动对于学生们的意义,我们不妨看看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以大学生球员身份进入职业赛场,2020年退役之后,就任东京大学足球部教练的林陵平怎么说。
林陵平认为,大学4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是人的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成长时期,此时此刻的学生正在逐步走向社会,并且要为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做规划。直接进职业队踢球没什么不好的,但那样的生活未免过于单调。在大学校园中享受足球,文武兼修,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强身健体,还能结交不少朋友,提升自己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使之成为自己成长的一部分。足球在这期间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林在球员时代算不上十分突出,出自东京维尔迪青训的他,在高中毕业之后,由于没有收到职业球队的合同,决定去上大学。完成大学的4年学业之后,通过大学足球,林终于踏上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职业赛场。林很清楚自己的斤两,他认为如果当初在高中毕业之后侥幸拿到了职业队的合同,估计以自己当时的水平,用不了3年的时间也会被淘汰。
进到大学校园,反而给了自己一个充分思考未来发展的时间。在决定以职业球员为目标之后,林在大学生涯中做了很多努力。林还认为,大学校园的生活单纯之余,也有着不少的诱惑,自己能够抵制住那些诱惑,而专心扑在课业和足球上面,也是对于自己意志的磨砺。
林陵平坦言,校园体育文化是日本很独特的一种现象,其他国家和地区并不容易复制。不过,从他的描述我们不难看出,体育运动是可以教会一个孩子很多东西的,其收获并不亚于在教室里学会的内容。在我国,“体育生”、“打球”长时间和“差等生”、“不会念书”等概念划上等号,使得在校园中参加体育运动一事被污名化。实质上,我们用常识去思考,不难发现,在体育运动中,尤其是足球这样的,非常注重团队协作的项目,球员拥有一个清晰的头脑十分关键。试问,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有可能会踢好足球吗?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国人对于体育运动的认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让孩子参与体育运动,但是考虑到我国的现状和人口基数,这还远远不够。但愿在未来,中国能够拥有一个更好的体育氛围和足球氛围,那样的话我们就不用发愁足球这样的项目搞不好。(仰卧撑/张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