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正经的,中超俱乐部都变成事业单位,咋样?

昔日八冠王恒大,现在境遇尴尬

由于市场下行和资金链断绝,多家中超后台母公司出现欠薪。

信誓旦旦的中超准入制度,早就被扔到了爪哇国外。

河北队、广州队等原来眼睛不眨就掏钱买外援的球队,现在也要为水电费和训练中的矿泉水操心了。

昔日动辄花费上亿的土豪,现在交不起电费

这些球队正处于地方体育局托管,或者地方政府出面出钱、找钱,维持俱乐部运营的路上。

河北队找廊坊市体育局、重庆队找两江新区、广州队据说正在广州市和体育局的帮助下,找企业接盘。

而丧失了原有的一些优惠政策后,其余欠薪的俱乐部,也隐隐然有着怀揣定时炸弹的迹象。

中超俱乐部的股改说得冠冕堂皇,实际上就是一些球队需要地方政府输血,或者地方政府以减税等优惠条件吸引一些当地的优质企业接盘

但是接到的是不是塞钱无底洞,这些企业自己心里也没底。

所以他们大多对接盘存在担心和畏难情绪,前俱乐部留下的庞大债务怎么清偿,一直都是俱乐部转移股权时面临的最大障碍。

川崎前锋

01 东施效颦 盲目对标J联赛

在中超这一轮中性名和股改前,曾经有人拿日本J联赛为例,提出日本J联赛就是用了中性名、也做了类似分散股权的股改和“地域密着”。

但是中超和日本J联赛的启动基础不同。

日本J联赛的很多球队在一开始是缺乏地域凝聚力的。

比如川崎富士通(川崎前锋俱乐部前身)之所以在川崎,只是因为当地有个工厂,还有个该工厂的团地(该工厂员工和家庭人员的低租金宿舍),大约有4.5万人生活在那里,他们是这支企业队球迷的基础。

柏太阳神的主场叫做日立台,也是日立在当地有企业。日本J联赛的前身是企业联赛,企业队和主场所在地的链接并不紧密。

日本企业联赛的人员构成是从全国进行集训选拔后签约的,与当地的青训关系不大,所以才要做“地域密着”,这句日语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要增强对当地球迷的吸引力和代表性。

J联赛草创期的豪门川崎绿茵名字叫川崎,却总是去东京国立竞技场打比赛,这是J联赛之所以推出地域密着的基础。

最后这支球队的没落,也和取消了冠名,大股东读卖集团认为投资足球不如棒球有宣传作用,最终放弃有一定的关联。

而中超的大部分球队本来就是从地方专业队转型过来的,他们本就在当地的球迷中有代表基础。

所以中日之间的“地域密着”“分散股权”的基础并不相同。

重庆两江竞技

此外,日本的地域密着和政府资金可没什么关系。

不可能说,大宫松鼠没钱了,大宫工业团地协调委员会出钱,买下大宫松鼠50%的股权,其他的当地的企业摊派分配。

五大联赛会用政府税收公共的资金参股,养活“职业球队”的富翁们么?

日本J联赛的地域政府入股,比如浦和或者川崎当地政府在俱乐部内的股份都不高于5%,只具有象征意义。

而且这些俱乐部都很少有增资扩股的情况发生,以当下中国足球这种不赚钱的“尿性”,企业只要参股了俱乐部,还不赔光股本,每年继续增资?

地方政府要不要每年持续投入?

此外,今年4月,日本J联赛理事会讨论了帮助各家俱乐部提高收入,放开俱乐部球队冠名权的可能性,被认为是值得探讨的课题。

亚冠,北京国安对阵东京FC

所以讽刺不,中国取消俱乐部的冠名权,日本J联赛却设立了个委员会,讨论是否恢复。

毕竟日本第一职业体育联赛棒球联赛有企业冠名,J联赛为什么要放弃企业冠名收入的蛋糕呢?

今年10月,J联赛的地域密着也在联赛发展探讨上出现了争议,因为地域密着了,域外企业想要投资参股却进不来,使得日本J联赛正在出现割据阻碍俱乐部发展的局面。

02 国家队进场 中国特色

中国职业体育改革改了将近30年,行政部门一直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权力,不愿意让职业体育俱乐部自负盈亏去管理自己。

所以中超联盟成立不起来,成立雏形了也对联赛没有控制权。

因为体育管理部门的要求的是国家队成绩。这种要求并不建立在夯实联赛基础上,而是不断地以各种保障国家队利益为理由,阉割联赛。

日本国家队的集训日程和A级比赛赛期,都需要足协主席和技术委员长与J联赛主席和竞赛部门领导开会,就每支球队入选国家队人员比例,国家队集训时间协商才能达成一致。

而在中国,足协只需要发个红头文件,就能指挥动俱乐部了,干嘛还要把自己的权力分出去。

国家队的利益是高于一切的,俱乐部利益是可以靠边站牺牲的,你们就是出钱投资公益的,别想太多。

一边是敲着盆说,怎么国家队这只鸡越养越瘦、没精打采;一边却不注意食盆子和卫生养护基础设施。只想着自己的终端利益要成绩,这死循环怎么破呢?

当然,没有人能够断言,所有的成功只有学五大联赛或者美式职业体育成功的这一条路。

也许中国体育部门真的能琢磨一个“中国特色的职业体育道路”出来也未可知。

因为出现了中国足球不能被资本绑架的“正论”,所以,以国有资产继续投资职业体育的思路出来了。

山东泰山队,有控股权的是济南文旅

想想,国有税金来做职业体育的做法,倒是和中国足协“足球公益论”相互配合的。

既然中国足球被定性为公益,也不是不可能探索,也许未来中国足球改革道路可以试试走“事业单位化”。

什么是事业单位?

按照国内的理解:事业单位是指国家为了社会公益目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接受政府领导,是表现形式为组织或机构的法人实体。

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公益性质的机构,但不属于政府机构,其工作人员与公务员是不同的。

根据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精神,事业单位不再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而分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还新兴了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事业单位和社会资本举办事业单位。

从私人企业中收购各支球队,逐渐事业单位化后,中国足球就真的公益了。

点名中国500强企业前30,都供一支职业队也不是不可以啊。

房地产不行了,中石化、中石油、中建、工行、建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都来做足球公益吧。

球员的收入,按照事业单位员工的比例,大幅度降低。

比如降低到每月2万,加点奖金,年收入40-50万,达到事业单位中层水平,是个比较合理的安排。

这样老百姓也满意,不会觉得中国足球水平低劣,拿钱多不干活了。

都收回成国有公益事业单位了,类似国有演出团体,也就没那么多吵架矛盾,全国一盘棋也就活了,让干啥就干啥。

要求培养年轻人,每队每场上2个U18也会上,头球一个算俩可以算,门将进球算仨都行。

这种中国特色的改革,说不定还能更好吸引观众呢。

中国足协一直在探索中国特色职业足球道路

03 领导负责制 防护栏需完善

不过,中国足球事业单位公益化后,必须向未来的中国足球联赛发一封预警函,那就是所谓的“顾全大局下的腐败”。

毕竟所有的球队都是地方上出钱了,这就和地方或者国企政绩挂钩了。

你重庆、河北踢得糟糕、管理不好,那是不是两江地方政府或者廊坊地方管理上出了问题,任命的俱乐部领导不称职。

这时候,难免老百姓要骂娘,外面的人要看笑话。

所以到了保级的时候,就会有足球市长、足球省长出来,找足球管理部门拍肩膀吃饭,希望“顾全大局”,要“鼓励支持地方体育发展”。

你足协有难处的时候,我们费劲巴拉地支持了中国足球,出钱出人平事儿。

现在球队艰难要保不了级了,总不能让我这一年几个亿成了水漂,还挨球迷骂,被领导说工作不力吧。

于是,这种时候,赛场上的哨子会不会出现令人难堪的异样?

中超的黑哨最早是私人几个裁判吹的黑哨么?

也许中国足球真能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英超意甲、能够提升足球水平的职业道路。

不过在眼巴前儿这10年,还是要交学费探索啊。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新浪体育(id:sports-sina)

原文链接

俱乐部中超正经
  • 推荐
  •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