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多重因素影响,在如今的中超联赛里,除了个别有大型国企背景的俱乐部日子过得还比较滋润外,其他大部分的俱乐部都是举步维艰。
目前经济状况最困难的无疑就是河北队了,据报道,由于俱乐部的股改问题迟迟没有进展,河北队长达一年多的欠薪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在这样的情况下,俱乐部只能断臂求生,将队中的大部分主力球员悉数送走。
然而,河北队并没有从近期几名离队的球员身上赚到一分钱。据某国内知名足球记者透露,河北队的王秋明转会天津津门虎,以及外援梅米舍维奇租借北京国安,俱乐部都没有收一分钱的转会费。
也就是说,除了甩掉了这2位球员长达一年多的欠薪之外,河北队并未能从他们的转会中得到任何收入。
而这也是现在国内球员转会市场的真实写照,根据数据统计,到现在为止中超各队的球员转会收入均为零。
而由于疫情的原因,本赛季的中超联赛何时才能开幕,到现在尚无一个明确的结论。即便是如坊间传言可以在5月开幕,也肯定会继续沿用赛会制的形式。而这也意味着,没有了主客场比赛,使得各家俱乐部无法获得球票和广告费的收入了。
失去了这两项主要的收入,俱乐部的进项也只剩下了球员的转会费,但从上面的数据我们不难发现,各家中超俱乐部想通过卖球员来盈利几乎已经成了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在现在中超联赛如此不景气的情况下,有俱乐部愿意承担球员的工资就相当不错了,谁还肯花钱来买球员?
从这个角度来看,如今的中超联赛真如足协主席陈戌源去年在接受白岩松采访时所说的那样,成为“公益联赛”了。
而这种“公益”形式的联赛,对于发展中国足球真的能带来多大的好处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要知道,一个职业联赛的主体就是俱乐部,俱乐部没有了收入怎么还能运营的下去?即便是有企业愿意投资,也会因为“中性名”政策而望而却步。
而俱乐部的不景气,也意味着球员们得不到足够的收入,在这样的情况下,除了个别极度热爱足球的人,还有多少球员愿意来踢职业联赛呢?
没有了俱乐部,和俱乐部的球员,中国足球的根基将彻底被摧毁,到那时中国足球的水平就不是亚洲三流,而是将成为亚洲末流了。
所以,陈戌源口中的“公益足球”对于职业联赛来说,完全是一个错误的概念。当然,像上港这样的大型国企,肯定不会心疼对足球的大投入,毕竟这些钱都不是他们自己的。但如今,还有多少国企愿意干这种赔本赚吆喝的事呢?对于这个问题,不知道陈戌源有没有考虑过?
从现在的种种情况来看,在足协的领导下,国足已经在世预赛上一败涂地,如今中超联赛也是落得一地鸡毛。中国足球被搞成这个样子,到底应该由谁来承担责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