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东方体育日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中超俱乐部欠薪固然需要被批评和追责,但管理者们对欠薪现象袖手旁观毫无作为也难辞其咎。
毫无疑问,欠薪需要被批评和追责,俱乐部运营固然有苦衷,但与球员之间的合同和契约精神还是应该得到遵守和尊重。
但是,同样需要看到的是,因为中超管理者糟糕的管理运营,包括但不仅限于招商不力和赛程的动辄缩水,导致俱乐部的投入因为外部原因而根本无法得到正常的回报。投资者血本无归,管理者却无需承担任何责任,也未做出援助、纾困措施以减轻投资人的压力,这同样不合理。
而且,无论是足协还是中超公司,一边让俱乐部方独自承担巨大的沉没成本,一边又对球员的困境似乎也无所作为。在劳动仲裁中,他们本可以在提供证据等方面做得更多,而不是因为俱乐部退出就可以袖手旁观。而管理者对于欠薪的态度,对于其他俱乐部的投资人来说同样是一种无形的示范。
此外,有一种很有市场的观点认为,中国男足球员成绩那么糟糕,本就配不上高薪。也许中国球员在薪水的高点,和国外同行相比确实存在明显的溢价,而这种溢价也不尽然源于中国足球的高关注度,还有投资人因为其他非足球、非市场因素的考量,但是,基本的合同还是应该得到遵守,否则,就算球员的身价看起来榨干了水分,但毫无成本的欠薪和违法,这是摧毁一个职业联赛根基的行为。当中超冠军球队的成员都拿不到薪水,更多的低级别联赛球员的困境只会更糟糕、更普遍。
也许,中国球员、足球投资者和中国足协的确各有各的苦衷,但处在行业链条末端的球员不该成为代价的最终承受者乃至唯一承受者,而需要遵守契约精神的,恐怕也不只是俱乐部一方,还有整个联赛的运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