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谈新赛季中超:顺利完赛是底线 涌现新星是惊喜

中超联赛即将开赛,北京时间6月2日下午,《澎湃新闻》撰文,对本赛季的联赛进行了。

连续三个赛季以赛会制形式进行比赛,连续三个赛季比赛开始前有俱乐部“解散”……眼下的中超联赛,的确已经不再是5年前自诩的那个世界第六联赛了。

套用股市的术语,中国足球正处在“底部震荡”,然而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中超联赛也注定会成为国内最顶尖和最具关注度的赛事。

想要从“底部震荡”到“触底反弹”,中超联赛还需要在这两三年时间中让外界看到“求生欲”。

商业价值进一步缩水

中超联赛的价值在萎缩,这是业内人士最近几年的一个共识。

一方面,过去以房地产企业为代表的金主们集体面临经济危机,已经无力给世界级球星巨额薪资买单,联赛观赏性自然下降。

同时受到疫情影响,整个联赛也被迫采用赛会制形式进行,这显然也拉大了俱乐部和球迷之间的距离。

2021年4月中,中超联赛携手德勤联合发布了《中国足球协会超级联赛—2020赛季商业价值白皮书》,《白皮书》分析了中超的商业表现:总赞助金额超3亿元,覆盖13个行业,是中国最具商业化的顶级赛事IP之一。 

一年后,今年5月29日下午,中足联和全国多家媒体进行了视频沟通会,面对媒体今年联赛商业赞助方面情况的提问,中足联负责人也颇为无奈表示,“受到一些客观情况影响,今年还未能寻找到新的赞助商。”

当然,即便是现在总赞助额超过3亿元级别的规模,比起五年前也有很大程度的下降。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2020年天津天海俱乐部面临散伙,俱乐部还想通过联赛4000万元的分红复活一下;而今年为了“抢救”重庆两江竞技,中国足协和中足联想把去年联赛第一笔分红先打到俱乐部账上,这笔分红约为300万元。

据澎湃新闻记者了解,中超俱乐部全年的分红总额,也就是1000万元,只有两年前的四分之一。

留住赞助商和球迷很关键

“有几个方面原因,首先是经济压力比较大,过去联赛赞助商几个大版块受疫情影响,都在压缩支出,希望好钢用到刀刃上。谨慎决策的情况下,像中超赛事的赞助必然成为压缩对象。”

对于中超联赛在商务开发方面面临的问题,北京关键之道体育咨询公司创始人张庆予以理解。

“中超本身处在变革、阵痛期,直观反应在竞赛观赏性有波动或者下降。超级球星包括外援质量也受到影响,一些球队大量启用新人,都导致了联赛观赏性的下降。”

张庆建议联赛管理者、俱乐部需要善待赞助商和铁杆球迷,“这两类客户是你的基本盘,场内要打好比赛,展现出精神面貌,场外有意识设立对赞助商的回报。”

“有些可能合同上没有,但能不能主动为赞助商做点啥,这是价值观的问题,让现在的赞助商觉得坚守还是值得。”

“站在组织者角度,能不能也相向而行,有意识做一些,比如媒体服务,启动线上和球迷的活动,总之中超从业者要有一个共同的态度——告诉潜在观望的赞助商还是你的忠实球迷,要告诉大家我们这群人要把这行干好,这是基本的态度。

谢晖出任大连人俱乐部主教练,他和球队获得递补中超资格

俱乐部能否找到生存之道?

整个联赛处在“底部震荡”,参与其中的俱乐部日子自然不会好过。

从2020赛季开始前天津天海俱乐部未能完成准入,被剥夺职业联赛参赛资格,到最近两年联赛开始前卫冕冠军江苏队和重庆两江竞技先后宣布俱乐部停止运营,中超联赛出现了连续三个赛季都有球队退出的尴尬。

金元足球的后遗症依然在持续影响着中超联赛——过去十年这种高举高打的金元足球模式,已经被证明不具备可持续发展,当投资人的主业受到影响,足球俱乐部是最容易被抛弃的对象。

客观来说,现在中国足协和各家俱乐部都在想办法解决生存危机。

投资人面临经济困难,但让老板承认没钱总归伤面子,“恶人”需要管理者来做,因此从2019年年底开始,中国足协先后发布了三次“限薪限投”的规定,先后将本土球员工资缩减到税前1200万元,税前500万元和税前300万元;俱乐部的投入天花板也从12亿降为6亿直到3亿。

同时,中国足协还希望能够通过股改的方式,让地方管理部门能够帮一把俱乐部。

俱乐部方面也在尽可能压缩开支——据澎湃新闻记者梳理,目前绝大多数中超俱乐部的投入,已经远远低于中国足协要求的3亿元,部分球队已经进入了2亿元以内,河北队和广州队今年预算甚至被控制在了1亿元以内。

从投入角度,目前整个联赛已经日趋合理——举个例子,2018赛季贵州队赛季投入约8亿元最终降级,而河南建业投资人胡葆森也几次透露俱乐部保级的花费也要七八亿元,与五年前相比,现在联赛投入规模已经是断崖式下降了。

其中,比较良性的俱乐部运营模式是河南嵩山龙门和天津津门虎。

在当地管理部门的助力下,两支俱乐部整体投入并不高,但依然可以在转会市场上找到相当数量的球员来充实实力。

而在一年前,河南建业还在为改名和搬迁困扰,津门虎也经历了中超资格的“被复活”。短短一年时间能够有如此明显的改变,属实不易。

抓住年轻球迷的心

当然,现在俱乐部更多只是在节流上做文章,但想要可持续发展,开源同样重要。

张庆认为职业俱乐部应该摆脱过去过度以来B2B的模式,开始重视C端的贡献,“来自C端的球迷群体此前一直被忽略不计,但俱乐部要考虑核心粉丝,做好根据地建设,就是与核心球迷展开互动。”

“比如赛会制的间歇期,通过线上的方式,让我们球员能够和球迷进行互动。”

在张庆看来,过去相当长时间内C端球迷投入和发达国家比有很大差距,“这是消费意愿不足,经济学意义上就是有效需求不足。”

“一方面我们产品吸引力不足,另外一方面也有需求方认知变化的过程,这次冬奥会冰墩墩卖得很火,还有一些盲盒的玩法,实际上只要新一代年轻人认为你的产品有趣、好玩,就是有机会的。”

“需求这一侧在发生变化,供给侧不能无动于衷。当然这一块不可能立刻爆炸式的增长,短期内不会,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过去习惯性路径遇阻,就要考虑新的模式。”

球迷的三种不同态度

站在死忠球迷角度,对于联赛的现状,多少有些失望。

上海申花著名球迷组织蓝魔创始人之一的丁丁坦言,未来几年整个联赛会面临很大的困难,“我们自我造血功能本来就差,希望这方面能够有所提升,这样不管未来谁来运营俱乐部,才会有积极性。”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作为球迷来说,希望联赛能够顺利进行,有比赛看总归是好事。”来自苏州的球迷刘奕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十二强赛国足出局,然后亚洲杯也不举办了,还有很多球队消失,这样的现实,球迷也需要慢慢消化。”

海港球迷张捷赟则坦言对于这一代球员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国家队十二强赛的成绩,证明了这一批球员竞争力不够;联赛现在这个情况,你要说期待,也就是看看能不能有一些希望之星可以出来。”

球迷这几种不同心情,或许就是对于整个联赛不同层次的期待值,张庆也认为对于联赛最低的期望就是安全完赛。

“包括疫情防控方面,还有联赛过程中不要出现欠薪导致球队退出。还有就是解决场内的球场暴力以及执法问题,这都需要每一个从业者认真对待。”

顺利完赛是底线,涌现新星是惊喜

对于职业赛事有很深观察的张庆还以最近两年的CBA联赛举例。

“现在整个联赛很多球队都主动或者被动多用年轻人,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会有年轻人冒头,上上赛季的CBA就是这样,因为疫情很多外援没有到位,结果年轻人出来了。”

“这一部分到了上赛季有些沉寂了,有些持续表现出色,这也给了未来国家队人才选拔提供了更多选择。我们也知道中国足球青训的实际情况,但是新星有时候会有偶然性。”

至于整个联赛要想从根本性走出底部震荡,张庆认为需要俱乐部和顶层的中国足协一起努力。

“有些投资人投资俱乐部动机不纯,过去很多年堤内损失堤外补的情况还是比较明显的,我们还是要呼吁和提倡俱乐部回到商业本质,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的制度。通过混改,成为以经营为主体的俱乐部。”

“足球顶层设计者也不能只做行政化的考虑,而是应该进行企业化的考虑,尤其是要监督俱乐部的财务健康。”

“中超走出现在的低谷还需要两三年时间,即便不说马上能够反弹,但也需要给人看到一种希望,至少是求生欲比较强的态度。”张庆说。

新星中超澎湃
  • 推荐
  • 头条